广东备考资料

首页 >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 备考资料

2018年3月3日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每日一练

广东教师考试网 | 2018-03-03 11:41

收藏

  1.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2.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A.投射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刻板效应

  3.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4.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5.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及解析在下一页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

  2.【答案】D。解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3.【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4.【答案】D。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指的是150%的学习,题中丽丽10分钟恰好会背,再背5分钟就是150%的学习。

  5.【答案】A。解析:强化法是指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目标行为,或者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的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即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