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科

首页 >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学科

教育知识与能力15(班级管理)

广东人事考试网 | 2015-09-23 14:52

收藏

  班级管理

  小学班队活动及其组织

  为帮助考生更好备考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专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试技巧。下面广东人事考试网为考生提供教育知识与能力15(班级管理) ,望考生多加关注,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答疑群:145334620。

  一、班队活动的含义

  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班队活动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不可忽视的条件。

  二、不同类型班队活动的组织

  班队活动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主题教育活动

  开好主题班队会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确定鲜明的主题

  (2)制订周密的计划

  (3)做好充分的准备

  (4)举行主题班队会活动

  (5)总结巩固成果

  2.班队例会

  班队例会是指以班或队为单位,通过会议形式,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它的类型一般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

  3.班队文艺活动

  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校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形式。

  4.班队体育活动

  班队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以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

  5.班队科技活动

  6.班队劳动

  7.班队游戏活动

  三、班队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四、班队题材的来源

  (一)从学生的常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素材

  (二)从重大的节日中选择活动的素材

  (三)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活动素材

  小学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学生的活动不仅有课堂的学习活动,而且有课外活动。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外生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入总课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所以,课外活动不包括选修课。自习课也不属于课外活动之列。通常讲的课外活动仅指校内活动。但活动场所在校内或校外仅是空间场所不同,并不反映课外活动的内涵。本章所说的课外活动不限于校内活动,凡是由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活动,都属于我们所说的课外活动。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1.自愿性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并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指导他们参加适宜的活动。

  2.灵活性

  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外、校外活动的目的,从现有设备条件、辅导教师的特点、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确定的。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小组活动,群众性的调查参观、竞赛讲演、个人活动等。无论是活动的内容,还是活动的形式,都体现了灵活性。

  3.实践性

  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那些经由辅导教师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运用到实践当中来验证它的科学性,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自主性

  课外活动可以有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三)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二、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

  (一)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一些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访问、宣传、游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二)学科活动

  它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可以分学科组成不同的小组,如数学活动小组、语文活动小组等;也可以依据某一专题成立小组,如以化学实验为专题的小组,以会话为专题的外语小组。各小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一步学习、理解、掌握学科知识。

  (三)科技活动

  这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校外活动。如举办科技讲座,参观游览,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园艺小组等,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造、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的本领,并在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

  (四)文学艺术活动

  这类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艺的爱好和发展学生文艺方面的才能。如组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参观展览等,还可以成立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小组。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五)体育活动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训练他们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尽可能满足体育爱好者的需要,及早发现和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六)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使其掌握生产劳动基本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劳动技术素质。

  (七)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读书活动。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及时接触和吸收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一)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规模常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而定。参加这种活动的人数较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同时对活跃学校生活,创造某种气氛和一定的声势有很大的作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课外、校外活动小组大致分为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和体育小组等。

  (三)个别活动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集体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单独进行。个人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四、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一)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班级突发事件及其处理

  一、班级突发事件的含义

  班级突发事件,是指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先没有估计到的出人意料的一些事件。它带有明显的突发性、偶然性、冲击性和紧迫性等特点,它的发生,既与纷繁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家庭、教师、学生等因素相关。

  突发事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平常性的突发事件;另一种是特殊性的突发事件。

  二、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班级常见的突发事件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与表现,大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人际分歧

  2.财物丢失

  3.家庭变故

  4.暴力冲突

  5.顶撞教师

  6.恶作剧

  7.意外伤害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学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学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三、班级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

  班级突发事件形成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因素、教师的教育失策、环境因素。学生本身因素是内因,而教师的教育失策和环境因素皆属于外部因素。

  (一)学生本身因素

  1.生理方面

  学生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造成学生的“多动症”,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它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从而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活动过多、大声怪叫等不良行为,成为突发事件形成的原因之一。

  2.心理方面

  生理障碍引发的突发事件不很常见,大部分突发事件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分为寻求关注和心理失衡。

  (1)寻求关注。

  (2)心理失衡。

  即指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紊乱的心理趋向。诸如猜疑心理、嫉妒心理、虚荣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等。

  (二)教师的教育失策

  班级的突发事件与教师的教育失策有很大的关系,有的突发事件可能是教师直接造成的,因而不能把全部的突发事件归因在学生身上。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教育观、学生观错误

  2.管理失范

  教师的管理失范主要表现为教师的管理理念落后和教师的管理方式不当。

  3.教学的偏差

  (三)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不当

  (1)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

  (2)在家庭教育目标上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能否考高分,而对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怎样让孩子富有爱心、责任心则重视不够。

  (3)家庭教养方式存在偏差。主要有三种类型:溺爱型、专制型、教育不一致型。

  (4)家庭环境不理想。家庭结构存在缺陷,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家庭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不正常。

  2.社会诱因的侵蚀

  (1)不良大众媒体文的直接影响。

  (2)网络的负面影响。

  (3)不良的交往和坏人教唆。

  3.学校因素

  学校的校纪校规、奖惩制度、全体教职工的素质和对学生的态度、学校的心理指导和咨询体系、校长和中高层领导的管理方式、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4.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即不可预料、不可克服、不可避免的因素和事件的影响。

  四、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一)沉着冷静面对

  (二)机智果断应对

  (三)公平民主处理

  (四)善于总结引导

  五、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美国学者威连•华顿柏的班级突发事件“诊断性思考”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善于观察,注重预感

  (二)搜集事实,分析隐藏因素

  “突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立即搜集事实,并对隐藏因素进行分析。

  (三)采取行动,保持弹性

  1.对一般突发事件当事人要说服教育,促成互谅。

  2.对吵嘴、打架等突发事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3.整体问题,当场处理。

  4.局部问题,个别解决。

  5.个别问题,悄然处理。

  6.师生冲突,冷处理。

  关注“广东华图”微信,获取最新资讯、真题答案、内部资料等信息!

  考公神器【华图在线APP下载】|微信搜索“广东华图

  公职交友社区【新公社APP下载】|微信搜索“gdhtgwy
 

相关阅读推荐:
》》》拼24天拿下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
》》》第九届华图杯素质大赛报名地址
》》》2016国考行测技巧大汇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