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法技巧

首页 > 广州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方法技巧

2021年广州市考备考方法技巧: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一)

广东分院 | 2021-06-16 17:06

收藏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 2020 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广州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 5 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为广东工作定位导航,明确要求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抓当前、打基础、利长远,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努力探索引领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科学谋划、建设和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5 万亿元,增长 2.7%,5 年年均增长6%,与全省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7.9%和 10.1%,高于经济增速。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155.8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1.6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4.4%和 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953.04亿元,年均增长 11%。

  要素集聚力显著增强。国家营商环境评估所有 18 项指标我市均获评标杆,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 4 项指标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国首位,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国城市前列。年末实有市场主体 269.67 万户,其中企业 158.43 万户,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1.03倍和 2.01 倍。累计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 37 个。在穗投资世界 500 强企业增加 26 家,总数达309 家。实际利用外资 328.3 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 35.8%;其中 2020 年近 500 亿元,增长 7.5%,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性资本市场均在穗设立机构。新增上市公司 81 家。常住人口年均增加 45 万人。

  全球地位不断跃升。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由 2017 年第 63 位提升到 2019 年第 21 位,2020年穗深港联合排名第 2 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由 2017 年第 37 位提升到第 21 位。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由 2015 年第 28 位提升到第 13 位。《世界城市名册》公布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历史性跨进第一梯队,跃居全球一线城市。(二)动能转换显著加快。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全力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完善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厚植发展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构建“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一区三城”整体布局。国家、省重点实验室达 21 家和 241 家,分别占全省 70%和 61%。高新技术企业从1919 家增至 1.2 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 1。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2.1%提高到 3%。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2.9 倍和 1.3 倍。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104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2000 亿元,是 2015年的 8 倍。颁发人才绿卡 7623 张。在穗工作两院院士增加 38 人,总数达 115 人。

  产业平台提质增效。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南沙“三区一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国家级开发区第 2 位。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项目 240 多个,总投资超 5800 亿元。国际金融城、天河中央商务区、万博南站商务区、白鹅潭商务区、白云新城等多极支撑、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高端化加速迈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工业投资年均增长 10.2%,比“十二五”高 3.2 个百分点,近两年均突破 1000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0%。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 54.3%提高到 59.7%。汽车年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广州地铁中标巴基斯坦、长沙等国内外轨道项目,带动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建成 5G 基站4.8 万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金融业增加值 2234 亿元,年均增长 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 65.1%。

  (三)城市能级显著提高。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工建设。认可港澳 32 个工种职业资格、与香港互认建筑领域职业资格 6 项。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44 个,入驻团队超 600 个。率先吸纳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1.38 万名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保险,2.3 万名港澳学生同等享有医疗保险。

  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投入运营。带动 132 个地级以上市共建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深圳 27 项重点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广清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与东莞、中山、惠州等周边城市合作,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商务航空服务基地建成投入使用,2019 年机场旅客吞吐量 7339 万人次,从全球第 17 位提升至第 11位,2020 年跃居全球第 1。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南沙港区三期、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建成启用,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全球第 6、第 7 位提升到第 4、第 5 位。推进“五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建成通车。广州南站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 1。布局“环形+放射线”地铁线网,新增地铁运营里程 265 公里,总数达 531 公里。加快建设“四环十九射”高快速道路网,新建成北三环二期、南沙大桥等重大项目。新增高快速路 284 公里,比“十二五”增长 1.99 倍。

  国际商贸中心优势更加突出。实施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行动方案。2019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552 亿元,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 1 万亿元。会展业展览场次、展览面积比“十二五”分别增长 46.1%和 5.7%,稳居全国第 2。珠江新城等都会级商业功能区繁荣发展,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天河路商圈成为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推广案例。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 20.4%;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年均增长 4.1%,跨境电商进口连续 5 年排名全国城市第 1。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大会、世界港口大会、海丝博览会、从都国际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国法治国际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国际金融论坛等永久落户。白云机场国际旅客中转率 25.5%,比 2015 年提高 7.5 个百分点。年均接待游客超 2 亿人次。新设立驻外办事处 3个。新增驻穗总领馆 13 家、国际友城 25 个、国际友好港 23 个,总数分别达 66 家、87 个和53 个。首次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新一届主席城市。

  (四)城乡品质显著优化。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努力探索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无穷魅力。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划定“三条控制线”。

  交通发展战略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落地实施。优化“一江两岸三带”沿线规划,推进珠江两岸贯通。完成明珠科学园等 22 个重点功能区规划。出台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90%的历史建筑完成测绘建模。恩宁路、沙面、海珠广场等历史文化片区品质全面提升。开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形成全市“一张三维底图”。完成土地储备 113 平方公里,供应各类建设用地 123 平方公里。依法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释放城市建成区 277 平方公里。划定工业用地红线 621 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出台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以空前力度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6 个旧村、109 个旧厂、442 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239 个,清理收储低端物流园区 81 个,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 16 平方公里。拆除违建 1.48亿平方米,整治“散乱污”场所 12.7 万个。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 67 平方公里,新增公共服务设施 457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871 万平方米,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完成燃煤机组、中小型燃煤锅炉、“黄标车”整治,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PM2.5 平均浓度连续 4 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新建污水管网 1.89 万公里,比“十二五”增长 13.4 倍。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32 座,污水日处理能力居全国第 2。治水取得历史性成效,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在国家组织的 2 次督查中均获得督查激励。土壤污染保护和修复持续加强,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 5 座资源热力电厂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 4133 座。新建生态景观林带 728 公里,新增森林公园 19个、湿地公园 13 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8 平方米,居国内一线城市首位。

  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两年获珠三角片区第 1。建成高标准农田 108万亩,比“十二五”增长 56.5%。袁隆平等 23 个院士团队在穗开展科技兴农强农。成功创建15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 个全国示范村镇、12 个省级专业镇、102 条省级专业村,去年农业总产值增长 10.2%,增速创 26 年来新高。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全国同类城市最好成绩。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0%自然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四好农村路”785.4 公里。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

  (五)民生福祉显著改善。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渠道发展民生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约七成,支出总额比“十二五”增长 7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 98.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长期护理险、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扎实推进。长者饭堂、“家政+养老”实现街镇全覆盖。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 40 张。低保标准比 2015 年提高 66.15%,达 1080 元/月。4.68 万名低保对象、6300 多名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8100 多名特困人员、1.7 万名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 10.32 万套,发放租赁补贴 5.98 亿元。租赁住房增加到 505 万套(间)。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交通拥堵点、内涝风险点整治持续推进。完成128 个村社供水改造。旧楼加装电梯 9725 台。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制定实施就业培训、补助等系列政策。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1 万人。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5 年超九成。“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城镇就业 161.5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3.5%以下。大专以上人才 417 万人,专业技术人才 195 万人,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37.62%和 30.87%。

  第 45 届世界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省一半;第 1 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占全省四成。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 51.11%和 87.04%。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 16.54 万个、示范性高中31 所。成立教育集团 86 个,实现全市市属优质教育集团、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两个全覆盖”。缔结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 88 对、穗港澳姊妹学校 271 对,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 25 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启用、二期开工,广州科技教育城、广州医科大学二期全面动工。广州地区 5 所高校 18 个学科入选“双一流”、8 所高职院校 10 个专业群纳入“双高计划”。文化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连续 4 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实施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修缮开放。省“三馆合一”项目扎实推进,广州美术馆、文化馆、粤剧院主体工程封顶。8 家博物馆晋升国家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 33 处。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 4 项。新增图书馆 184 家,总数达 246家。40 余部文艺作品获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刑场上的婚礼》获金鸡奖提名奖。建成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等 16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文交会成为“最广州”文化名片,国际纪录片节连续 8 年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新增小型足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 1.5 万个。成功举办篮球世界杯等 447 场大型赛事。广州马拉松升级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我市选手荣获 3项奥运会冠军、112 项世界赛冠军,竞技体育走在全国前列。

  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派驻扶贫干部 1600 多名,投入财政帮扶资金 114.59 亿元,带动减贫超 210 万人。帮扶毕节、黔南、清远、梅州、疏附、波密、甘孜、巫山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与齐齐哈尔对口合作取得实效。市内扶贫开发成果不断巩固拓展。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

  (六)城市韧性显著增强。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医疗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健康广州建设扎实推进,广医附一院、市妇儿中心成功创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八医院新址二期、市中医院同德分院等建成启用,广州呼吸中心主体结构封顶。成立 17 个医疗集团,完成全市网格化医联体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增至 5552 个,实有床位数达 9.34 万张,比 2015 年分别增长 49.1%和 27.5%。城市 15 分钟、农村 30 分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基层医改经验获全国推广。人均期望寿命由 81.7 岁延长到82.5 岁。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进“四标四实”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化。打造“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队伍,建成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深化“社工+”战略,村居议事厅实现全覆盖。有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建成“线上 30 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深化来穗人员融合服务,完成约 9 万名来穗人员积分入户。

  平安广州建设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构建起“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连续 5 年下降,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名列全省第 1。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开展七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率先建成危化品动态监管平台。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实现“双下降”。

  (七)行政效能显著加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法治与改革同向发力,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2275 件、各级政协委员提案 2332 件。坚持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 86 件,专项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 1770 件。连续两年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全省第 1,南沙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动统计数据归真保真。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度排名全国前列。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市级行政权力 3237 项、精简率42.7%,取消证明事项 470 项。首创“一窗式”集成服务改革,市级事项“一窗”进驻率超 95%,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近九成。财政透明度居全国前列,商事制度等 14 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凸现。市级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98%实现“零跑动”。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提供超 1200 项高频服务事项,越秀成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穗智管”建成 20 个主题应用场景。全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排名第 2。

  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在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中均位列第 1。多语种服务平台、服务热线开通。12345 政务热线提供服务 4853 万人次,被全球呼叫中心产业联盟评为全球最佳公共服务金奖。

  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建成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海防、信访、残疾人、侨务、对台、贸促、地震、人防、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供销、修志、仲裁、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2020 年,面对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人物同防、环境同检,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线,成功打赢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零星散发病例快速处置、防范冷链食品疫情输入等大仗硬仗。坚决扛起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交往中心责任担当,广州地区共派出 14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荆州等地,每天动用约 8000 人、260 辆车、147 家酒店,累计对 43.9 万名境外抵穗人员实施全流程封闭管理,一视同仁做好在穗外国人员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牢牢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不计代价救治患者,本土病例治愈出院率一线城市最高。组织应急科研攻关,新冠检测试剂在获批时间、获批企业数量、销售规模、服务人群等方面均居全省第 1,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等 4 个项目向联合国推荐并获全球推广。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扎实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保障,日产检测试剂约占全国三成。组织专家通过 36 场在线研讨会向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组织 5 批次向 63 个国际友城、3 个国际组织捐赠防疫物资,4 批次 22人次医疗专家出国援助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是“六稳”“六保”工作交出满意答卷。把保市场主体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任务来抓, 出台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统筹 32 条”“稳增长 48 条”“暖企 15 条”等政策措施,不失时机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运行逐月逐季向好、加快恢复常态。完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场化转贷服务机制,为 2.8 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200 多亿元,引导银行机构为 13 万多家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超 3000 亿元。市场主体增速逆势跑出“加速度”,新登记 55.27 万户,增长 24.9%,其中企业 44.21 万户,增长 31.4%。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532 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118.96 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 29.5 万人,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 147.5%。城镇登记失业率 2.53%,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开创新局面。我们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力推动完成白云机场三期项目立项、征拆启动、选址稳定、融资获批等工作,实现了“6 月份安置区开工、9 月份主体工程动工”,创下民航审批项目的“广州速度”,项目建成后白云机场有望成为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建设,将成为首个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的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广交会展馆四期建设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获批筹建,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 4大科技基础设施完成预研前期工作。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建设,将成为重要的国家级金融战略平台。恒大足球场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 10 万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足球场。

  四是环境治理取得历史新突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 6 项指标首次全面达标,PM2.5 平均浓度 23 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优良天数比例首次超九成。新建成污水管网8383 公里,国家督办的 147 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13 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全部达到省考核要求。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二填埋区等项目投入运营,优化设置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 1.6 万个,住建部在穗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推介广州经验。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加快推进,广州花园开工建设。建成开放云道 6.2 公里。新增口袋公园 43 个、绿道 43 公里、碧道 400 公里,城市绿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是社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全力加强保供稳价,增加粮食和猪肉储备规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2.6%,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5%和 8.3%。阶段性将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 1 倍,累计发放 2.6 亿元、惠及困难群众 143.8 万人次。资助 20.1 万人次参加医保,医疗救助 119 万人次。破命案积案数创历年之最,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 86%以上的高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 5 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件件事情办好;始终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把企业营商成本和市民生活成本维持在较合理水平,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发展环境,打造各类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福地;始终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努力把规划蓝图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共享得到的现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 6 个方面 36 项主要指标,约束性的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的指标较好完成,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发展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广州发展的基础更牢、环境更好、底气更足、前景更光明!我们深切体会到,广州的发展成就,归根到底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靠的是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关心厚爱!“十三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穗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创新驱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大支撑,缺少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二是实体经济经营仍较困难。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尚未完全恢复,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减收明显。三是改革系统集成水平不够高。政策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直达快享不够精准。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离国际一流标准还有差距。四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仍待提升。大气、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成果仍需不断巩固拓展。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还不够高,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预防压力仍然较大。五是民生领域尚有短板。教育资源布局有待继续优化,基层医疗、养老服务专业性不够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六是政府作风还需改进。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

点击查看>>>更多广州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和试题资料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