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能力偿还法往往是运营期前一两年经常使用的还款方法。银行考虑到企业在运营期的前两年不是100%负荷,利润较少,那么就会允许企业前两年按最大能力偿还。那么,接下来就介绍最大能力偿还的两种思路。
思路1:运营期某年可用于还本的资金=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
关于这个公式的运用,需要注意两点:
(1)折旧和摊销可以用来还款。
折旧和摊销是把原来购入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分摊进当期的成本费用中,影响企业利润,但是不会使企业发生现金流出,不需要企业支付现金,因此可以用它来还贷。
举个栗子:
企业销售收入100万,经营成本40万,折旧摊销30万,利息支出10万,税金10万。
那么,利润总额=100-40-30-10-10=10万。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10×25%=2.5万。
净利润=10-2.5=7.5万。
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说:
现金流入:100万。
现金流出:经营成本40万、利息支出10万,税金10万,所得税2.5万,合计62.5万。
净现金流量:100-62.5=37.5万。
可以用于偿还贷款的是净现金流量,这个净现金流量=净利润7.5万+折旧摊销30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折旧和摊销可以用来偿还贷款本金。
也就是说公司用于折旧和摊销的费用实际没有支出,只是为后续设备更换等进行储备,如果欠款较多需要拿出这部分钱先偿还贷款,所以我们计算还款的时候会加上折旧和摊销。
(2)企业在不考虑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及股权分红的前提下,未分配利润一般为当年的净利润。
思路2:运营期某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最大偿还能力)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增值税附加-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营业收入(含销项税额)+补贴收入-经营成本(含进项税额)-增值税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未分配利润+利息+折旧+摊销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所得税
关于“最大偿还能力(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利息”这个公式的运用,需要注意两点:
(1)最大偿还能力的利息是运营期进入成本中的利息,即建设投资利息和流动资金利息。
(2)在最大偿还能力的条件下,折旧、摊销和利息都可以用来偿还贷款,所以这里减掉的是经营成本,而不是总成本费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得知:当采用最大偿还能力的时候,肯定不会发生临时借款,因为最大偿还能力是有多大能力就偿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