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考试题库

首页 > 广东卫生人才网 > 医疗卫生单位 > 考试题库

华图卓坤每日一练:广东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模拟题(2021.1.12)

广东卫生人才网 | 2021-01-12 13:18

收藏

  【A1】1.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特点是

  A.妊娠早期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B.小剂量即可引起强直性收缩

  C.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D.引起子宫体兴奋收缩,子宫颈松弛

  1.【答案】D【解析】缩宫素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小剂量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以对子宫体部产生节律性收缩为主,对子宫颈作用极弱,有益于促进胎儿娩出。

  【A1】2.神经元之间除了经典突触联系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结构基础是

  A.缝隙连接

  B.曲张体

  C.混合性突触

  D.交互性突触

  2.【答案】A【解析】在突触前神经元(神经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电紧张偶联,突触前产生的活动电流一部分向突触后流入,使兴奋性发生变化,这种类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这在甲壳类、鱼类中已有深刻了解,在哺乳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电流传递的突触。一般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电位,由于电紧张使突触神经元解除分极,而形成兴奋性突触,但在金鱼的摩斯纳细胞中则见有抑制性突触。作为化学突触,其传递是单向性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通讯的媒介,而电突触多数是双向传导的,亦即缝隙连接,是以电流(电讯号)传递信息。

  【A1】3.肾脏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肾素

  B.分泌醛固酮

  C.释放血管升压素

  D.浓缩与稀释尿液

  3.【答案】D【解析】近髓肾单位分布于肾髓质的内皮质层,近髓肾单位和直小血管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尿液的浓度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肾髓质部组织液的渗透浓度从外髓部向内髓部逐渐升高,形成渗透浓度梯度,这是尿液浓缩的关键。这其中涉及到逆流倍增等几个机制。

  【A1】4.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抑制因子X的激活

  D.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4.【答案】D【解析】肝素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肝素影响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1)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①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②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Ⅻa、Ⅺa和Ⅹa等灭活;③肝素是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2)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即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3)干扰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非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因子Ⅷ和Ⅴ的正常激活。(4)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迅即失去抗凝活力。

  【A1】5.关于肝炎病毒与传播途径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A.HAV一消化道传播

  B.HBV一输血和注射

  C.HCV一输血和注射

  D.HDV一输血和注射

  5.【答案】D【解析】戊型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口—粪(包括动物粪便)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愈后良好。

  【A1】6.少儿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

  A.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

  B.中小学生群体

  C.大学生群体

  D.0~3岁婴幼儿群体

  6.【答案】B【解析】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