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使家长主动关心、参与、配合幼儿园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自身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
在结构化面试中,常涉及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老师,对孩子期待过高,溺爱孩子等诸多问题,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与家长沟通、协调、配合的能力。此文整理了幼儿教师与不同家长类型沟通时的注意事项,让考生在回答类似题目时能够有所借鉴。
一、"要求型"家长
这类家长要求较多,包括对幼儿园的保教、卫生、软硬件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或许掌握了些许幼教知识,但却不成系统,不够规范,因此往往会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持怀疑态度。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除了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教学以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他们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各方面工作,达到相互信任的目的。同时,可以尽量满足家长一些合理、科学的要求,对家长一些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要求耐心解释,争取获得这类家长的支持。
二、"望子成龙型"家长
这类家长特别关心幼儿的教育,希望老师特别重视他的孩子,关心教学效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甚至希望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要经常与其沟通,采取打电话、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现代化的幼儿教育理念等,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思想,避免拔苗助长。
三、"不操心型"家长
现在许多家长工作繁忙,孩子的生活问题多由长辈、保姆包揽,这类家长往往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愿承担育儿的责任。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要向其强调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经常向他们介绍书籍、幼教杂志、育儿节目等,让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育儿知识,以便运用于对幼儿的教育之中。
四、"支持型"家长
这类家长支持、理解幼儿园的工作,关心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有方法,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对待这类家长,教师可以请其中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组织家庭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家园活动,充分发动这类家长的力量推动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