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理论本身抽象难理解,特别是易混淆理论概念,众考生在理解记忆时会有半懂似懂的状态,出现理解误差,在解答哲学类常识题时就经常会被题干困扰。如下面两题:
【 例1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的名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决定认识成果
C.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首先在解答时要分清题干所考查的是哲学的哪个理论模块,关键内容是恩格斯说的话
前面说“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对应后面“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 一看到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有的考生就会直接略过后面的题干误选A选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就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误差,也是未读完整题意。这里只需要区分好“社会存在”与“经济基础”的概念,此题便易解答。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地理环境、种群数量因素和生产方式 , 而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虽有相似,但最明显的是题干并未提及社会意识层次。“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说明题干强调的是这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前提条件,决定了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而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故选择D项。这种类型哲学题作答时需注意要将题干读完整,再抓关键语句的核心意思。
【 例2 】1798年,拉普拉斯曾根据牛顿引力理论预言宇宙中存在一种类似于黑洞的天体。1939年,奥本海默等根据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证明,一个无压的尘埃球体,在自引力作用下将能坍缩到它的引力半径的范围以内,这就形成黑洞。2025年4月10日,黑洞研究开创性成果——“虚拟望远镜”在2025年拍摄的黑洞照片在全球同时发布,人们对于黑洞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一过程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和条件性
B.实践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D.世界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此题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考生在作答时往往会加入自己的联想,看见题干中“根据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证明,一个无压的尘埃球体”就会认为这些实验需要靠实践来证明,故就会误选B项,导致失分。而这道题需要整体看待,有时间的阶段性线索,1798年—1939年—2025年,随着人们对黑洞的探索,人们对于黑洞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于黑洞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人们一直在尝试探索黑洞,从一个概念,到证明存在,并成功拍成照片,人们对于黑洞的认识越发清晰,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故选择C项。所以在作答此类哲学题时切忌加入自己的主观联想,不要把题干过于复杂化,才可避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