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面试试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面试试题

2022国考面试_“蹭课”制度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2-01-15 00:02

收藏

  2022国考面试热点:“蹭课”制度化

  热点概况

  再也不用纠结上清华还是北大了?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包括《汉书》导读、理想国、发展心理学、逻辑导论、中国历史地理、西方美术史等。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其中包括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知名课程。

  主流观点

  @中青报:一些大学城集聚了几所甚至十多所高校,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是课程互不开放,形成了一道道无形的壁垒。加强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打破高校间的无形壁垒,有序合理开放部分课程、互认学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既是大学生之福,也是构建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必要之举。

  @红网:我国大部分大学都是以大学城的形式建设,大学与大学间距离近,也不乏好大学的存在,那么是否能够效仿这种形式,让教学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能到更优质的平台,接受更好的教育呢?众所周知,大学的门槛是通过高考设立的,但并不意味着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没有资格去好的大学“蹭课”,大学本就是学术氛围最浓厚的时期,让学生们利用这个时间拥有更多选择权,学习到更多知识,岂不妙哉?更何况还会有许多对其他学科也感兴趣的同学,往往在自己专业“选课无门”,开放选课也能让多种知识融合,完善自己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壁垒,对待问题也能采取全新的视角,这才是育人之本。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实质上是反应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是打破教育思维壁垒的创新举措。

  (二)关注点二:1.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2.打破教育思维壁垒,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校资源更广泛的交流流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3.能够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全面发展

  面试模拟

  近日,北大清华均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互认学分,这是打破教育思维壁垒,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探索新方式,值得我们点赞。

  第一,该举措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质课程资源更大范围的开放共享。目前我国教育资源较为封闭,各高校在建立自己的优势学科时都存在闭门造车或者生搬硬套的现象,整个教育大环境流通性不高,各高校人才培养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以形成相互交流的良好教育生态。此举措畅通了目前相对闭塞的教育大环境,为各高校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带来新出路。

  第二,该举措给各高校带来教育新思路,打破各高校之间的教育壁垒。我国各区域存在大大小小众多的大学城,这些大学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是教育资源互不开放,各自钻研自己的优势学科,这在无形中形成一道壁垒,不利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良好发展。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推出开放课程互认学分这一举措,一方面能够促进各高校之间的碰撞交流,有利于各高校优势专业特色学科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其他高校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其他高校开放自己的优质课程,有利于各高校积极主动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第三,该举措能够真正促进各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知识面。虽然目前在线教育打破了优质课程资源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也可以学习很多优质课程,但是线上线下的学习体验仍有很大的差距,且线上教育互动交流效果不佳,学生在线学习自律性不高,真正学到手的知识可谓微乎其微,线下学习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该举措能够倒逼学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真正的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自身的良好发展。

  综上,高校开放课程互认学分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当然,我们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将这项良好举措践行下去。

  首先,“蹭课”应当制度化,教育部门对于“蹭课”这种新方式,应当出台配套的规章制度,消除学生对于“蹭课”学分是否能被认可,社会中对于“蹭课”是否认可等的疑虑,切实保障“蹭课”制度化,保障高校、学生等各方主体的权益,满足学生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其次,各高校应积极响应,互通协作,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有序合理开放部分课程、互认学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开放共享,高校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人才培养责任,积极探索新方式,在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同时多承担自己在社会中的教育责任,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选择学习各高校的优势学科。最后,学生应当自律,参与到这场有益探索中,努力提高自我意识。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活放飞自我,自律性较差,主动性学习较少,存在跟风式迷茫,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主动性,根据自身的能力及兴趣爱好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参与到大学课堂中,汲取知识。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多方努力,这场创新的人才培养探索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