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的新形势,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制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材料 2
大约四千年前,岭南先民就已经利用独木舟在近海活动,公元前 214 年,秦朝平定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南海郡郡治在方在番禺,任命任嚣为郡守秦始皇统一岭南时的番禺已经成了犀角象牙翡翠,珠玑等奇珍异宝的集散地。
西汉中期,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急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卫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东汉时期,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带有官方性质的商人也到达了大秦,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隋唐时期,广州市四大港口之一,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贞观以后,广州实际上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多达四千艘。当时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 6 条定期航线,这 6 条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最著名的是自广州起航到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诸国。途径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共 1400公里的“广州通海夷道”,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
清康熙中,政府在平定台湾之后,解除了长达四十年的海禁,重新开放广州对外通商。乾隆二十二年(公元 1757 年),政府更是把广州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史称“一口通商”。中外贸易,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进行,规定番商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交易。从此偌大的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进行,而一直延续到道光十二年公元 1840 年。
材料 3
仅仅 7 天,2017 年广府庙会便“吸粉”超 600 万,花城上演国际大联欢:70 多个中西交汇的文化项目先后登城,130 多城线下演出,展示活动异彩纷呈。历经 7 年,广府庙会从无到有,关注度排名已成全国“榜眼”。
不同于传统的舞龙舞狮,今年的广府庙会处处体现出科技元素,从北京路的“蚕宝宝”到 VR、AR 的登录,从千架无人机飞越广州塔到丰富多彩的庙会形式,广府庙会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庙会的认识。会玩,是当下不同层次的人的共同需求,更是年轻人的追求,从广府庙会所呈现出的元素看,广州玩出了科技、玩出了时尚。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做得好“玩”一点,使之与社会热点相结合,这满足了当下社会群体的心理需求,也渐渐地成为广州的生活方式。广府庙会,玩转广州,在文化底蕴中感受科技的时尚潮流,这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走进庙会。
广府庙会只是广州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广州作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责任重大。在日益融合的世界中,广州要积极地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岭南文化诠释中华优秀的民俗文化,用岭南文化区展现日益强盛的现代文化。
事实上,广州文化开放、包容、变通、创新,既尊重传统,又不固守传统;既注重创新又不刻意求新;既不排外,也不媚外。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一切优秀文化,同时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坚持走一条务实而不务虚、低调而不张扬的创新之路,处处体现出变通的特点。
在传承中 创新,这不仅是广府庙会,也是中华文化中其他地域文化得以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当前,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我们在不断吸收新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保持文化上的自立。而最好的自立之道在于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文化创新中,依然保留独特的文化特色。近年来,广州积极打造国内文化创新基地,
在文化创新中打出“彩色牌”,西关文化动作频现,岭南文化影响主旋律,“文化+互联网”、“文化+金融”稳步推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渐成潮流,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寻找到了交集,传统文化衍生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这也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和科技的交集就在于:一方面传承传统,一方面响应当代,一方面展现未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文化将会带动经济和人文的又一次振兴。
材料 4
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 17 日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其间,进入会场的主要报纸《华尔街日报》以及瑞士当地主流媒体《新苏黎世报》均对广州进行了大幅报道。其中,《华尔街日报》在主要版面播发了新华社特稿《Guangzhou : Ancient Trade Center Rising toGlobal Hub》(中译文为《广州:“千年商都”崛起国际枢纽》),向与会的全球政商领袖以及学界、媒体界代表介绍广州发展的新气象、新成就、新活力。
广州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如今正在加速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步伐。
2016 年,这座城市 GDP 约达到 1.95 万亿元,经济体量和新加坡以及它所毗邻的香港相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突破了 2 万美元。连续 27 年,广州都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现在,这座城市设置了雄心勃勃的目标:成为国际航运枢纽、航空枢纽和科技创新枢纽。广州正主动从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机遇,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
广州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最活跃、资源集聚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2200 多年来,广州是唯一没有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如今,广州港依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2015 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六位和第七位。市政府最新公布的计划,广州将完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建设国际通用码头和国际邮轮母港,加快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和航运总部经济,并开辟更多国内外航线,提升航运要素配置能力。在保持海上运输的传统优势之外,广州作为航空枢纽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2016 年,总部位于广州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迎来了第 700 架飞机,机队规模上升为全球第四。“南航目前正在以广州枢纽为联结点,打造连接欧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广州之路’,这意味着游客可以便捷、舒适地通过南航的飞机,中转于四大洲之间。”南航集团副总经理韩文胜说。此外,这里拥有年旅客吞吐量近 6000 万人次,在中国排名第三的白云国际机场,它已经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和大洋洲的最大门户。根据机场的规划,它将打造为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 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 小时航空交通圈”的重要节点。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客流,未来五年,广州将推进白云机场第四、第五跑道及第三航站楼等工程建设,吸引高端优质航空企业落户,并规划建设第二机场。
交通的改善,正在给广州带来更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并让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汇聚广州。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南方科教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中山大学等中国一流高校,以及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之一的“天河二号”等基础资源。广州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枢纽,孵育了一些中国最为知名的科技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社交网络之一、拥有 8.5 亿用户的腾讯微信,以及网易、唯品会等。去年,广州赢得了众多国际科技巨头的青睐,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通用电气国际生物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南方中心相继落户。思科首席执行官罗卓克的话,解释了思科项目选择落户广州的原因,“广州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城市,广州所在的广东省是全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先进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中心。”
“广州是中国最适合创业的城市之一”。广州在过去六年内五次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来自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6 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超过 2800 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达到 960%。未来几年,广州将不断吸引世界的目光。2017 年《财富》全球论坛、2018 年世界航线大会、2019 年国际港口大会将依次在广州举行。未来五年,广州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功能将进一步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稳固,高端资源要素将会加快集聚。
材料 5
广州地处五岭之南、南海之滨,是得天独厚的山水城市;广州岭南特色鲜明,多元文化交融,是底蕴深厚的人文城市。为此,广州提出,要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脉络,从北至南形成三个风貌区,彰显广州城市特色,即立足广州自然人文条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形成北部地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中部地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和南部地区滨海新城风貌。具体而言,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保护成片农田、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等自然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严格控制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保护城市肌理,根植岭南文化,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科学规划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按照国际标准配套各类市政设施,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材料 6
2016 年 2 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获得国务院批复,这意味着广州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已经确定。据国务院批复,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这是国家赋予广州的城市定位,是广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陈教授看来,把广州建设成为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基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广州的城市定位而提出来的,广州将在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承担新的更加重要的职能。
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通常应是市场网络、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这三重网络密集叠合、相互渗透的关键节点。因此,广州去年就提出了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的目标。能否发挥城市的枢纽带动功能,还必须看以广州为枢纽的市场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连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内核是开放发展,市场、交通、信息三重网络及其运行规则越完善越开放,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吸附功能和辐射功能才能发挥得越充分。“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充分体现了对‘开放发展理念'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自觉探索。”
事实上,广州具有“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生态要素丰富齐备,城市错落有致。同时,广州经济总量连续二十余年保持全国第三的位置,与北京、上海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正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当前,广州有着在全国乃至全球排名前列的海港、铁路港和信息港。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工作基础,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都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之举,而非凭空产生。
那么,枢纽型网络城市该如何打造呢?对此,广州市城市规划研究院专家表示,枢纽型网络城市要求广州秉承地缘优势,打造三大战略枢纽,依托网络互联互通,实现高端要素集聚,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一格局的形成,必须进一步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优化广州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空间结构: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家建议,建设枢纽型网路城市,需要整合广州周边的资源。内部整合是向南沙转移部分功能,周边整合则向广佛同城。在他看来,珠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城市群的重要板块,而广州、深圳、香港则是这个板块的三个核心。广州、深圳、香港未来更多的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这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大背景下,广州可以发挥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的功能。
材料 7
2016 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 12 月 27 日在北京召开,主办方发布了《新空间.新生活.新治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同时发布了全国 335 个城市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排名。
从城市排名来看,广州以 202.26 分全国排名第六,华南地区排名第一,在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超过深圳和北京,而且在 6 项二级指标中,有 5 项排名进入前 10 位,其中,在线医疗方面尤为突出,创新指数位居第三。
广州是全国 80 个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互联网企业集中和“触网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提出“上网办为主、现场办为辅”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理念。早在 2015年,广州市就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与某第三方支付平台开通城市服务功能几乎同时。
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城市服务在广州上线一年以来,已累计服务约 3000 万人次,最近一年的访问人数为 2000 万人次。在这些线上城市服务中,广州市民使用率最高的是出行类业务。其中广州地铁在全国首创“云购票”,已累计服务用户超过 100 万人次。“羊城通”是全国首批可以实现该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的城市一卡通。广州地铁 APM 线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可以直接“刷手机”过闸的地铁线路。
此外,广州的在线医疗服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全国智慧医院标杆,2015 年 10 月 8 日起全面开启“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模式,并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与此同时,广州的“互联网+医疗”新模式还在向基层和社区渗透,助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等制度推进。2016 年 6 月 30 日,由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和某网络平台共创的“钉钉医疗”项目正式亮相,通过互联网平台,除了可以叫医生上门服务,还可以通过手机将市民与社区医院的医生变成“好友”,遇到问题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与医生实时互动。峰会发布的“互联网+”社会服务指数,包含“互联网+益民服务”和“互联网+便捷交通”两个一级指标,以及政府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在线医疗新模式、新型教育服务、大数据交通治理等 6 个分项指数。
指数报告显示,“互联网+”正为城市服务提升打开巨大空间,总指数城市均值显示,国内的城市服务总体水平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从 2016 年 1 月到 9 月,指数均值就从 23.74提高到了 48.43,3 个季度增长了 1.04 倍。从全国范围看,出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武汉、长沙、郑州差两段。
材料 8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的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必瘫”。
城市发生内涝,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于城市建设,从根源上来说,是建设和建筑改变了地表径流量,增加了地下管网的负担。“当地面径流量得到有效控制时,对地下管网的要求相应变低。尤其是对于改造难度较大的老旧城区而言,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成都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说。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认为,传统的市政“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顺畅”的模式,忽略了雨水的循环利用。实际上,可以通过“渗、滞、畜、净、用、排”,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典型“海绵城市”可以截留 80%以上的雨水。
2014 年 11 月 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改变。根据该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就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这需要保护河塘沟渠湿地等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好自然水系的人文功能,合理建设公园、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的过程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草沟、人工湿地等课透水地面。
建设“海绵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这需要保护好河塘沟渠湿地等城市内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好自然水系的水文功能,合理建设一些公园、草坪和人工蓄水池等设施,在城市地面硬化中采用一些透水铺装材料,并增加城市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等可透水地面。
建设“海绵城市”最关键的在于区域内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一般来说,区域内的大规模水源,主要用于重要生物栖息地、珍稀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遗产及景观资源分布区、水资源保护区等,其中可以对地表径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水系,原则上都可以被纳入水资源生态板块,加以识别和保护。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建成建筑相当于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因此,“海绵城市”在大城市中的推进,建筑雨水的利用与中水回用显得尤为重要。建筑雨水利用的途径,包括普及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建筑中水的回用。统计显示,如果能将雨水、洗衣洗澡水和生活杂用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灰水”经简单处理后用来冲厕所,至少能节水 30%,而每立方“灰水”处理的成本也只需要 0.8 元。
当然,“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政府能推动的是一部分,公众参与的部分远比想象中更多。例如,如果每家每户都收集雨水,用来浇花、冲洗,节水的数量将超乎想象。
材料 9
从 2013 年 7 月开始,厦门在全市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激发了社会自治活力。“过去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常遇到‘我家没事你别来’的闭门羹,可现在居民都会热情招呼‘进来喝杯茶’。”金安社区党委书记说。厦门市所倡导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以社区为基层治理基础,通过发动群众共同治理和统筹各种资源合力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和居民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共同缔造”带来了“管理供给”的改变:从以往主要服务生产的诸如大桥大路的“大投入”,到服务生活的“房前屋后”的“小实惠”,市民群众更多从身边小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以此同时,对需要专业力量的服务,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让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以往社区做什么多是上级号令,‘干部干,群众看,有时还骂娘’。现在必须政府群众协商,干部、居民一起干,让市民逐渐成为城市主人。”思明区区委书记说。从只重结果到同样重视过程,不少干部对走群众路线有了全新认识。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说,“过去重在‘搞定上面’,完成各项考评,跑项目争资金;现在重在‘发动下面’,收集服务需求,争取群众支持。”
干部工作方法在改变,群众的参与热情也在提高。海沧区院前社面貌一新就是得益于“社区达人”陈先生,他在外经商后返乡发动年轻人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从城市菜地项目入手,把乡村旅游开展的红红火火合作社社员林先生说,有六七个社员过去被视为问题青年,纹身泡 KTV,酗酒,现在有事业做,人也踏实了,“共同缔造”,把人也缔造了。”
“共同缔造”,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弥补了,政府部门的缺位和越位,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建立了社区发展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社区自治组织 966 个同比增长 56%,金安社区,文明督导队开始主要由低保户组成,现在热心大姐陆女士带领下发展到五十多人的规模,一些低保群众说,原来不知道怎么融入社会,现在为社区做点事情得到大家的认可,感觉自己有价值了。目前,金安社区组建了合唱艺术团,漂书聚会俱乐部,俏阿姨舞蹈俱乐部等十个草根社区志愿者达两千多人,金安社区一项千人调查结果显示,共同缔造后群众,社区活动参与率超过 90%社区组织参与率,达 60%经由共同缔造。“生人社会”逐渐变为“熟人社会”,民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马路广场,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现代化社区是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环节,是私人空间和共同空间的结合点。共同缔造既让居民从小家走向大家,把社区变得有温度的家园,也让居民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提高文明兄文明素养,还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自己的命运与这个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答要求
问题: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以“广州:传承与发展”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条例清晰,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2)不必提供对策。
(3)不要大段摘抄材料。
(4)作答时必须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5)篇幅在 1500 字—1800 字(计入标点与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