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试题资料

首页 > 司法考试 > 试题资料

2021年司法考试每日一练(11月24日)

广东华图教育 | 2021-11-24 09:14

收藏

  材料一

  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摘自习近平:《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指出,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

  问题: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自己对中华法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的理解,谈谈在现实社会的司法、执法实践中,一些影响性裁判、处罚决定公布后,有的深获广大公众认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有的则与社会公众较普遍的认识有相当距离,甚至截然相反判断的原因和看法。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律与道德的深度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体制机制、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即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当事人以人性关怀,正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大特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中国法治的内在的“天理、国法,人情”的深刻体现。

  德治与法治是社会治理中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种手段,一方面,道德是法治手段的正当化基础。通过道德对社会关系和人的行为进行正义与非正义的衡量,把它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并进一步通过人们内心的拥护和认同形成法律的权威。道德对法律的有效执行具有驱动作用,执法人员能否准确公正地把握法律的精神和宗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人员的道德觉悟。另一方面,法律是德治的坚实保障。法律以立法的方式把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制度化、明确化并具有法的属性,便于人们遵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切实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这是坚持德法并举的前提。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二)逐步构建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家民主法治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坚持德法并举的保障。(三)要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之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对我国历史文化和法治传统的深刻认识,又是对法治与德治关系的深刻把握;既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