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科

首页 >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学科

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2015-09-23 15:33

收藏

  幼儿园科目二2014上半年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一般都安排15分钟左右,是因为幼儿有意注意时间一般是( )

  A.20—25分钟 B.3—5分钟

  C.15—18分钟 D.10—12分钟

  2.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幼儿发展 B.社会需求

  C.学科知识 D.教师特长

  3.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人际交往 B.操作练习

  C.教师讲解 D.集体教学

  4.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几本冲突是( )

  A.主动性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5.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学做”合一,强调( )

  A.做是中心 B.学是中心

  C.教与学是中心 D.教是中心

  7.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摇去,这类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8.《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

  A.2.5小时 B.3小时

  C.2小时 D.3.5小时

  9.婴幼儿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 )

  A.呆小症 B.异嗜癖

  C.佝偻病 D.坏血痛

  10.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A.双关性 B.表面性

  C.形象性 D.绝对性

  二、简答题(2题,15分每题,共30分)

  11.简述幼儿集体教学的利与弊。

  12.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根据上述案例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1道题,20分)

  13.教师如何为幼儿的主动学习中供支持?

  四、材料分析题(2题,20分每题,40分)

  14.材料1:

  幼儿园大一班开展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墙面环境。

  

 

  问题:请根据创设环境基本原则,对材料中的识字比赛创设环境进行解析?

  15.材料2:星期一,已经上小一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让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老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问题: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5分),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15分)

  五、活动设计题(1题,16分)

  16.根据下面案例,设计一份亲子运动会方案,要求写出亲子运动会的设计意图,2个运动项目(须写出运动项目的名称,材料和玩法),家长工作要点以及实施注意事项。

  在与本班家长沟通汇总,大三班教师发现,不少家长平时很少和孩子一起运动,因为不知道可以和孩子玩什么,为此,教师准备举行一场亲子运动会,让家长体验到生活中随手可得的一些废旧材料,可以用来开展有趣的运动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3-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5岁幼儿注意可保持10分钟左右,5-6岁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时,不应太单调、时间太长。

  2.【答案】A

  解析:幼儿教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最主要依据是幼儿发展,以人为本。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婴儿期(0—1岁)面临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5.【答案】B

  解析: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婴儿出生后数夭就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客体永恒性”是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6.【答案】A

  解析: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在幼儿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就要以“做”为中心。

  7.【答案】D

  解析:机能游戏是指幼儿反复做某个动作或活动以示快乐和满足。这类游戏能够自然地锻炼感觉运动器官,有效地发展身心机能。

  8.【答案】D

  解析: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半。

  9.【答案】C

  解析:呆小症往往由于缺碘而引起;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佝偻病往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

  10.【答案】B

  解析: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不要说反话,要坚持正面教育。

  11.【答案要点】

  (一)幼儿集体教学的优点

  由于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班级所有幼儿都参加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从理论上看它可以具有以下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

  (3)系统性强;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

  (二)幼儿集体教学的弊端

  (1)集体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确,与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和联系不清楚。

  (2)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3)幼儿在各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与实际发展水平把握不准,教学目标或高或低,比较空泛,而且重知识技能类目标,轻情感态度类目标。

  (4)教学内容的“含金量”不大,难易程度不适当;“含金量”较大的内容其教育价值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掘。

  (5)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启发引导”不足,“灌输控制”有余,幼儿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6)教学方法单一,与幼儿学习特点不符,或者虽花样翻新,但华而不实,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等等。

  12.【答案要点】

  (一)中班幼儿园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

  (1)思维具体形象

  中班幼儿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事物的形象作支柱。比如,他知道了3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能算出6粒糖给了弟弟3粒还剩3粒,但还不理解“3加2等于几?6减3还剩多少?”的抽象含义。

  (2)爱玩、会玩

  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二)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在活动中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参与。

  (2)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13.【答案要点】

  (1)营造民主化学习环境,为幼儿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卮,要留给幼儿自己思维的空间,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把幼儿的思路限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式中,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操作活动中要多提供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把现成答案抛给幼儿,要让幼儿尽情地探索、体验,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

  如,科学活动《它能穿越管子吗》,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不同形状的白色弯管、直管,带螺帽的线、铅笔、打气筒、手电筒。先请幼儿猜测:“带螺帽的线、铅笔、打气筒里打出来的气、手电筒里照出来的光,这四样东西能穿越管子吗?” ——幼儿操作验证——引导发现:“什么东西能穿越弯管?什么东西不能穿越弯管? ” ——探讨问题。“为什么线和空气能穿越弯管?为什么铅笔和光线不能穿越弯管? ” ——再次实验——得出结论。

  (3)改变教学方法,为幼儿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

  如,科学活动《会滚的物体》,让幼儿自由玩弄物品去发现“什么东西会滚?什么东西不会滚?为什么?”对于幼儿来说,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理解也最深刻。

  (4)教给学习的方法,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

  如,大班科学《昆虫》,课前我们让幼儿准备一些关于“昆虫”的信息。这样,在父母的协助下,他们大多从杂志、报纸、电脑等渠道上获得各种各样的关于昆虫的信息,有的还直接带来和父母一起捕捉到的昆虫及昆虫的标本等等,这些准备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扩大了感性认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了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独立学习的乐趣与能力。

  (5)改进指导策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如,科学教学中,营造幼儿主动探索氛围的策略:一是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二是在操作过程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三是允许 孩子走动探索,让孩子不光观察探索自己的,还鼓励他们与同伴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四是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自主地乐于探究。

  14.【答案要点】

  该案例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值得肯定和提倡。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而该案例当中,充分体现了环境创设与识字教育目标相一致。

  (2)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该案例中的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火车上有简单和复杂的字。另外,环境是幼儿喜欢的卡通小火车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该墙面创设可以更趣味些,比如为小火车涂上色彩,字迹书写尽量工整,并且不要出现涂改痕迹,更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3)经济性原则

  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案例中,节钱省料实用,根据教育目标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15.【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做法是不对的,她的作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再哭爸爸就不来接”这样的严惩、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不正确的做法有否定感受:打骂、恐吓、哄骗;情绪“绑架”;取消权利;讲大道理;给孩子定性,贴上胆小或坏脾气等的标签。

  正确的做法应为:采职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给孩子“心理玩具”,提供缓解情绪的物品;“故事知道怎么办”(给孩子讲有治疗作用的故事)。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种,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第二种,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感情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方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

  第三种,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日益提高。

  16.【答案要点】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其提高教育能力。”亲子运动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被爸爸妈妈所忽视。这对密切亲子关系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大的损失。为了帮助家长进一步学习亲子游戏的方式、方法,设计本次亲子运动会,使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材料目的、准备、过程,如何引导活动有了更详尽的了解。

  家长通过观察、亲身体验,感受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亲子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二、运动项目 活动一

  名称:蜈蚣竞走

  材料:无

  玩法:

  1.每班16名幼儿、16名家长,分两组进行,每组8人。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起跑线后。

  2.听到老师口令,各组一路纵队蹲下,后面人双手放前面人的腰间,听到信号后,幼儿组同时由起点出发,步调一致到达对面,家长按幼儿组的要令返回起点。

  3.先到达终点的组为胜。

  规则:

  1.在行进过程中,必须保持下蹲姿势,手扶在前面人腰间,不得松开,

  若松开,退回起点重新开始。

  2.每组最后一个人过线后,另一组方可进行。

  活动二

  名称:接力赛跑

  材料:皮球四个

  玩法:

  1.每班11名幼儿、11名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成一列纵队。

  2.听到裁判口令,家长抱球跑到对面的幼儿手中。

  3.幼儿接住球后抱球跑到对面,把球传给家长。依次往返。

  4.最先跑完为胜者。

  规则:

  1.欢手抱球,若中途球落地,捡起后返回原地接着跑。

  2.传球过程中不得抛球,必须过终点线方可传球。

  三、家长工作要点

  1.家长要按照要求的时间准时带孩子到达运动会地点。活动前一天请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睡眠,以保证运动会当天幼儿以饱满的情绪参加运动会。

  2.升旗、亲子操及亲子运动项目时,务必根据教师指令快速到达指定地点,请家长全情投入到运动会中,为幼儿做良好的榜样。

  3.比赛期间请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陪同幼儿的家长请不要带幼儿在运动场地上随意走动,配合保持会场秩序。

  4.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心态参加比赛,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5.为了给孩子建立环保意识,请保持场地卫生,家长提前准备一个垃圾袋,结束后把自己所在区域垃圾整理干净。

  6.运动会项目结束后,请家长(穿亲子服)配合集体合影留念,然后领取园内准备的运动会礼物,并到本班教师签到后方可自由活动。

  四、实施注意事项

  1.事先熟悉活动地点的环境,了解周围是否有安全隐患,若有应及时整改。

  2.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强化活动纪律,确定负责人,事先制定好计划。照顾幼儿安全,注意幼儿离园的安全。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各班教师随时清点幼儿人数,游戏活动强度应适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关注。

  4.活动时,要及时提醒幼儿安全第一,比赛第二。

  幼儿园科目二2014下半年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

  1.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2.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的思维处于( )

  A.具体运算 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前运算阶段

  3.在陌生环境实验中妈妈在婴儿身边婴儿一般能安心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儿童对妈妈的依恋属于( )

  A.回避型 B.无依恋型

  C.安全型 D.反抗型

  4.婴儿手眼协调发生时间( )

  A.2-3个月 B.4-5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

  5.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图片让儿童记忆,儿童回忆说:刚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与胡萝卜太阳与月亮,这些儿童运用了记忆策略为(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习惯化策略

  6.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的组织中心是( )

  A.教材 B.家长

  C.教师 D.儿童

  7.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B.课堂学习

  C.间接经验 D.理解记忆

  8.儿童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游戏中属于( )

  A.表演性符号 B.工具性符号

  C.象征性符号 D.规则性符号

  9.评估幼儿发展的最佳方式( )

  A.平时观察 B.期末检测

  C.问卷调查 D.家长访谈

  10.幼儿鼻中隔为易出血,该处出血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鼻根部涂紫药水然后安静休息 B.让幼儿略低头冷敷前额鼻部

  C.止血后半小时内不剧烈运动 D.让儿童仰卧休息

  二、简答题(2题,15分每题,共30分)

  11.老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如何保障幼儿安全?

  1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智能种类及教育启示?

  三、论述题(1道题,20分)

  13.在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整体性?结合实例说明。

  四、材料分析题(2题,20分每题,40分)

  14.材料1:

  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

  (1)你认为小虎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虎老师,你准备如何根据其气质类型的特征实施教育。

  15.材料2:

  幼儿园只有一架秋千,幼儿都很喜欢玩。大二班在户外活动时,胆小的诺诺走到正在荡秋千的小莉面前,请小莉把秋千让给他玩,小莉没理会他,诺诺就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小莉不让我荡秋千……”

  对此,不同的老师可能会采取下面不同的回应方式:

  教师A: 牵着诺诺的手走到小莉面前,说:“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现在想看小莉是不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小莉你已经玩了一会了,现在能不能让诺诺玩一会呢?”小莉听了后,把秋千让给了诺诺。

  教师B: “你对小莉怎么说的呢?”诺诺:“我说我想玩一会。”想到诺诺平时说话总是低声细气的,老师就说:“是不是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她没有听清楚呢?现在试着大声地对她说‘我真的想荡秋千,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还没给你,你就回来,我们再想别的方法……”

  问题:

  请分析上述两位老师回应方式的利弊,并说明理由。(20)

  五、活动设计题(1题,30分)

  16. 以下面这组图片为内容,设计一个大班安全防火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目标、准备、过程及延伸。

  1、119电话 2、在易燃物存放处点火玩 3、玩消防设备 4、着火乘电梯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1.5-2 岁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为“电报句”。

  2.【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的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3.【答案】C

  解析: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旁。

  4.【答案】B

  解析: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于婴儿早期。4-5个月以后,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了。

  5.【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组织策略在幼儿阶段表现不明显,他们只是采用最初级的形式,如把两种有着某种共同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记忆。

  6.【答案】D

  解析:杜威在教学上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特点。

  7.【答案】A

  解析:对幼儿来说,只有具体的活动才是真实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幼儿才能理解学习的内容,直接获得学习经验,才能与他人交往,与环境互动,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8.【答案】C

  解析: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

  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9.【答案】A

  解析:幼儿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得到发展,因此日常的观察是评估幼儿发展的最佳方式。

  10.【答案】C

  解析:幼儿出现鼻出血时,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捏住鼻翼5—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止血后,不要马上做剧烈运动。

  11.【答案要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必须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因此,应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1.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动场地

  根据年龄特点,运动量的大小,合理划分各班的活动场地。大班的幼儿活动项目多,活动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提供面积大的活动场地;中小班可以适当减少。同时,设立园舍安全员,每天对户外场地、活动器械进行安全晨检,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2.全面了解幼儿年龄特点、身体发展特点,制订活动计划

  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应根据每位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四肢活动的协调发展状况不同,制订本班的户外活动计划,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技能,教师保护与锻炼并重

  幼儿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差,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反应不够灵敏,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但幼儿又很好动,好奇心强,各种活动都想尝试一下。因此,教师一方面在制订活动目标时,要让幼儿了解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提高相应技能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指导幼儿体育活动怎样玩。如跑步、投掷、跳跃、跨障碍物等;运动器械怎样玩,怎样取放运动器械,什么动作不能玩儿,后果如何等。通过教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与培养,以及幼儿在实践活动当中经验与方法的积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当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应及时提醒给予纠正并加以保护,使幼儿逐步形成安全活动的意识。

  4.教育幼儿应有规则意识

  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中都应有一个遵守的规则,户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讲明游戏与活动的规则,这样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能充分保证在有序的环境下充分活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

  12.【答案要点】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人的智能结构上分析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他认为每个人都

  是由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手的技

  巧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等多元智能以不同的形式构成的,每个人

  都有其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正是这些智能的不同状态,决定了人的不同。教育就是要充分

  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使优势智能成为个体的特长,同时发展其弱势智能来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尊重教育的公平性,形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在重视社会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力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儿童其它的智力,视每一种智力都同等程度的重要;同时,应更好地观察,理解儿童的行为,从儿童行为中看到背后所隐藏的智力及其文化印迹,不因儿童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智力价值。

  (2)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儿童是与成人相互平等的主体,是有着很大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必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3)教育应重视"扬长补短"。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正确地思维方式,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幼儿各自的潜能优势。教会幼儿慢慢懂得理解,懂得尊重,懂得全面地去认识自已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

  (4)应该帮助幼儿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幼儿优势智力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幼儿将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力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13.【答案要点】

  《指南》中告诉我们“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体现了完整教育的理念,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作为教育者,更要注重各个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也是我们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不仅仅为促进幼儿动作协调、灵活的发展,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运动的热情,敢于大胆尝试探索的勇气,和同伴友好合作,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这是当下社会独生子女最需要养成培养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已不适应现代儿童学习和发展需要,更不适应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只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谛。同时又要注重实施者的整合性,每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应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出发,有教师、幼儿、家长相互配合参与共同完成。

  14.【答案要点】

  (1)小虎属于胆汁质。根据材料所描述小虎气质类型表现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胆汁质的典型特征。

  (2)对于胆汁质的孩子应侧重于自制能力和情感平衡性教育,使其既能保持行为主动、热情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又能克服急躁、粗暴、易激怒的弱点。与胆汁质的孩子说话时,应尽量放慢声调和语速,在孩子急着想干什么时,父母要劝其三思而行。平时,讲一些冲动冒失不计后果而失败的实例。当孩子有什么过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应在事后和风细雨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培养其理智的控制力。

  15.【答案要点】

  两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并且能取得一定效果,引导幼儿知道主动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但都存在一定弊端,第一位教师帮助诺诺解决了问题,但诺诺自己并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下次遇到问题同样只会寻求老师的帮助。第二位教师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但并未对其进行沟通方式的具体指导,例如讲话有礼貌、和其他小朋友商量解决问题等,只是告诉他“大声说”,并且对诺诺的沟通过程没有给予全程关注,诺诺属于胆小的幼儿如果沟通失败,可能导致他不再愿意与人沟通,因此也不适合。因此当孩子遇到同伴交往时的问题时,教师既不能一味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而因当积极、耐心指导,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与人交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16.【答案要点】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3.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活动准备:

  1.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

  活动过程:

  1. 谈话活动导入。

  师:你们喜欢过年吗?人们会用什么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呢?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次,豆豆看到天空中漂亮的烟花,豆豆也想放烟花,你们猜猜豆豆这样放烟花爆竹会发生什么事情? (观看完图片后让幼儿回答。根据回答进行小结。) 师:你们看豆豆这样做多危险啊,不小心就会点燃整间屋子,小朋友可不能像顽皮的豆豆那样。

  2.讨论,“如果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师幼讨论

  (1)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近有什么明显标志及单位。b: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c: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里,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e: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f: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2)逃生演习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活动延伸:

  把火灾安全常识告诉爸爸妈妈,并在家里模拟火灾逃生演习。

  幼儿园科目二2015上半年

  2015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 单项选择题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B

  【解析】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2、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答案】B

  【解析】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到同伴受欺负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所以是道德感。

  3、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答案】D

  【解析】性别恒常性指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并认识到性别是固定不变的。幼儿的性别恒常性通常在6、7岁时完全获得。这也是幼儿性别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4、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意识

  B.防御意识

  C.性别意识

  D.道德意识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点红实验”测试的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5、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称为( )

  A.元认知

  B.道德认知

  C.心理理论

  D.认知理论

  【答案】C

  【解析】心理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他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对其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推测和解释的能力。

  6. 儿童最早的游戏类型是()。

  A 练习性游戏 B 规则游戏 C 结构游戏 D 角色游戏

  【答案】A

  【解析】练习性游戏是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儿童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环境并与人交往。

  7. 幼儿园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教育教学 B 亲子游戏 C 阅读 D 日常活动

  【答案】D

  【解析】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都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

  8. 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幼儿园教职工体检的频率是()。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三年

  【答案】C

  【解析】《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托幼机构在岗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9. 从学科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国》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林哈德与葛笃德》

  【答案】B

  【解析】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是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该立场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中初露端倪,在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中孕育成型并诞生,在杜威的教育学中发育成熟。

  10. 被黄蜂蛰伤后正确做法是()。

  A 涂肥皂水 B 用温水冲洗 C 涂食用醋 D 冷敷

  【答案】C

  【解析】被黄蜂螫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要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处可止痛消痒

  二、简答题

  11.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5 分)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发展的过程。该理论主要提出两个要点:

  一是交互决定观。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性质。

  二是观察学习理论。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12. 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所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15 分)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

  (1)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目的 :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这是角色游戏的初级水平。

  (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

  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水平。

  (3)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

  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这也是角色游戏的高级水平。

  三、 论述题

  13. 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9 分)应该做哪些准备?( 11 分)

  (1)幼儿园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的原因: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发展会发生变化: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矛盾统一、变化发展的过程。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阶段会发生变化:虽然同属于基础教育,但这两个阶段在教育任务、内容、形式、方法、作息制度及常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过渡适应的过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的心里发展会发生变化:儿童在认知、情绪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所以就需要一个过渡。

  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入学做准备,以实现幼小衔接的平衡过渡。

  (2)幼儿园可以在环境、对儿童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准备:

  ①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具备的素质培养,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发展动作等。

  A.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态度积极,激发幼儿对活动参与的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

  B.培养独立性。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喝水、独自上厕所等。

  C.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在新的人际环境中,可以主动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

  D.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大班阶段,可以开展规则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幼儿知道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这样的规则会有什么后果,有意识发展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E.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小学的学习活动较之游戏互动显得枯燥,儿童入学后脑力活动增多,书写任务较多,学习压力增大。因此,儿童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强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②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A.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如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改变活动时环境的布置。

  B.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进行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③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四、材料分析题

  14. 情境一

  一天晚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种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问题:(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2 分)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老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 分)

  答案:(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

  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15.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

  【图是有一些积木,两个孩子在搭出的天秤上的两边放积木。后面一幅图是一个搭出来的天秤两边已经放平衡了的图】

  

 

  问题(1)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 分)

  (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 分)

  ( 3)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3 分)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3 分)

  答:(1)图中幼儿在搭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①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搭建;

  ②搭建过程中积木频繁倒塌,只好重新再来一遍;

  ③搭建过程中,两头的积木难以达到平衡,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以下经验:

  ①有关几何体特征的学习经验

  各种形状的积木就是各种形状的几何体。幼儿操作积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几何体特征的过程。幼儿在解决积木的匹配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比较各种不同几何体的异同,从而选择最能表现建筑物特点或最符合现实比例要求的积木。

  ②有关物体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

  在积木游戏中,垂直堆高是幼儿早期就获得的基本的积木搭建方法,但是随着积木游戏技能的发展,幼儿开始追求堆高的高度、形式以及稳定性。于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顺其自然地进入到探究物体支撑规划的过程中。这种稳定支撑的学习经验对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③有关形状感知与理解的学习经验

  积木本身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加之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所以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幼儿在搭积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积木数量不够用了。他们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其他形状的积木代替,于是在代替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形状组合的新问题。

  (3)游戏材料的特点为:体积较大,种类单一,数量丰富,功能较多。

  这些特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体积较大的材料,一方面便于幼儿抓握,另一方面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活动材料。

  种类单一的材料虽然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能力,但也容易让幼儿丧失游戏的乐趣。

  数量丰富,功能较多的材料能够调动幼儿的探索精神,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操作能力。

  16. 活动设计: 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木,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 3 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活动的名称、目标和主要环节。

  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树木(中班)

  主题活动总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

  2. 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

  3. 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

  4. 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

  5. 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6. 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培养爱护环境意思。

  主题活动一:树木的秘密(科学)

  目的:

  1.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 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木的不同特征。

  3. 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2. 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1)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

  (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

  3.学习树的年轮

  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树的年轮方法,幼儿学会后,讲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书的年龄,并记录下来。

  4.游戏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落叶树。

  (2)教师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树与人的关系。

  主题活动二:树的想想(美术)

  目的:

  1. 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

  2. 大胆运用自己的想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

  3. 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坐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通过幼儿描述教师总结,引出本次活动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们身边的树木。

  2. 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

  (1) 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告诉幼儿画上的树是我们幼儿园里的树。

  (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描画、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并带领幼儿观察绘画器材,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

  3. 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交代要求,要画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画的尽量大,布局合理,幼儿开始作画,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对于绘画能力软弱的幼儿适时的予以帮助,对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

  4.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主题活动三:和大树做朋友

  目的:

  1. 通过“树朋友”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2. 知道关心幼儿园里的树木,关注周围的环境。

  3. 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有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 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

  通过观察图片,教师问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3. 学植树

  教师告诉幼儿,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森林”,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活动,及时地引导、帮助。

  4. 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提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