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申论试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申论试题

2017国考试题解析:2010年国考申论答案

广东人事考试 | 2016-07-27 09:42

收藏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广东人事考试为广大考生提供以下信息:2017国考试题解析:2010年国考申论答案, 供考生参考。各位考生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广东人事考试!我们将及时向各位推送2017年国考公务员考试,2010年国考申论答案,2017国考的信息。欢迎关注广东华图微信(微信号:gdhtgwy) 及时掌握考试动态!

  一、注意事项1. 本次申论考试分题本和答题纸两部分,题本提供有关资料及问题,答题纸供你作答时使用。

  2.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务必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指定位置,答题纸上不准做与答题无关的标记符号,注意,所有作答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否则无效。

  3. 用蓝色、黑色墨水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作答,要求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 本次申论试卷共有3个问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上世纪80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 “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年7月20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万亿元,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万至160万个。同时,我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出现不足。

  材料2

  2004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100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到的工人还不到20个。”

  珠三角地区在2004年出现用工短缺之时,更多人相信,这仅仅是局部和暂时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根据推算,2003年底,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应该还有 7000多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说,他根据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推算农民工供给量的变化。但不久后,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用工短缺。

  当年春节后,浙江一些城市的用工短缺情况更加严重。据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城市的有关数据显示,到浙江打工的农民数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0%— 20%左右,一些地方用工紧张的中小企业缺口更是高达三成。用工紧缺的缺口不仅出现在杭州、宁波等大城市,富阳、象山、慈溪这样的中小城市,企业招工难现象也较为普遍。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农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权益保障、企业扩张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需求量大、严重短缺的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和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配备、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专家分析,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

  为了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情况,浙江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寻找对策。如在号称“童装之城”的湖州织里镇,企业老板们为了留住日益紧缺的工人,不仅为春节期间返乡的工人派专车接送,甚至还有老板在大年初八专程赶到安徽、江西,一家家给拜年。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也从1200元涨到了1400元。与此同时,浙江省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全年共为24.8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2.3亿元,督促补缴社会保险费487.7万元。

  材料3

  2003年10月,重庆三峡库区的一个小山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向前来走访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出了家里的困难,她爱人有2000多元钱的工资被拖欠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听完熊德明的讲述,温家宝为她讨回了工钱。总理为农民讨工钱全面“吹响”了向困扰农民工多年的“顽疾”宣战的号角,紧随其后的是全国各地掀起的“讨薪风暴”,农民工的权益开始得到有效保护,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6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两为主”的要求,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明确要求流入地政府制定义务教育收费标准时,对农民工子女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同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4年12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比较系统地明确了农民工的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障、子女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市通过完善农民工相关政策,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侵犯农民工权益现象的发生。

  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同年9月,原劳动保障部等9个单位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认真调查掌握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取消农业税,这一惠农政策,直接带动了农民耕田种地的积极性。一位在海口打工的农民叶先生说,取消农业税可谓盼望已久,取消农业税将给农民带来干劲,给农民发展带来后劲,将会为农民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良好机遇。叶先生准备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把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翻种起来。据了解,像叶先生这样决定回乡种田的农民还大有人在,取消农业税后,出现了大量往年开春就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家种地的情况,吸引了部分在城市经常“吃不饱”、岗位低薪的农民工返乡种田,从而出现了局部企业用工紧缺的现象。

  材料4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背景下,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大量“三来一补”外资型加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企业升级对企业用工提出了新要求。短期内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我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2006年至2007年间出现的技工短缺,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时期企业用工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在制造业发达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更加严重。2007年春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有企业在无锡市劳动力市场登记需要275名高级技师和技师,但没有一个人应聘。高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已经达到4.8:1,中级工与初级工的需求与应聘人数之比分别为 1.5:1和1.7:1,对深圳等城市306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有128家企业急需招聘技术工人,而应聘人员中符合企业招聘条件的则相当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工人的培训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尽管技术工人的短缺早已出现,但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还是难以适应。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全国只有200多所,且由于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大批高技能人才。同时,社会普遍认为上大学才是出路,如果有其他路可以走,谁也不愿意走“当技工”、一辈子做工人这条路。

  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同时,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在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上,没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在企业外部,由于没有给技能人才创造灵活的流动环境,没有使技能人才在流动中实现应有价值,从而逐步提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达到鼓励技能人才投资的目的。

  材料5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起草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农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优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意见》还要求所有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在农民工发生工伤后,要做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支付工作,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

  2008年1月1日,旨在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缴纳三金、明确加班报酬、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倡导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大对农民工试用期的保护力度,明确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此法的颁布与实施明确了农民工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等规定,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从而加速了我国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脚步。

  (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根据材料1—9,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各阶段用工的特征极其原因。(本题3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例清楚,语言流畅。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典型概括题,概括的对象是各阶段用工的特征和原因。此题问题实质有二问,一是概括原因;二是概括特征;从题目分析特征与原因必须对应。即第一阶段的特征对应第一阶段的原因,不能用第一阶段的特征对应第二阶段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材料结构简单,第一阶段主要在材料1中体现;第二阶段主要在材料2与3中体现;第三阶段在材料4中体现;第四阶段在材料6、7、8中体现。

  用工荒的特征需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在什么样的企业、行业或范围出现用工荒;二是出现用工荒的程度怎么样;很明显是招聘农民工,而原因则应理解为是每个阶段出现用工特定表现的原因,审清楚了题目,就按照题目要求来定位材料进行概括即可。

  第一,找到描述关于企业用工短缺方面的句子,从材料当中定位好这四个阶段。 材料1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和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开始出现农民工的用工不足现象。材料2,告诉我们04年企业招工难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并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集中在对年轻女工和熟练工的缺乏。材料3告诉我们,03-05年农民工的权益没有保障的表现和04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的农民工的表现。材料4,06至07年间出现了技工短缺的现象,并用数据来证明这个事实,之后又说明了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瓶颈就在于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的严重不平衡。材料6,说明2009年下半年后用工短缺再次出现。材料7,说明近年来我国整体的农民工劳动力流动状况,说明招工难与就业难的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第二,既然题目说明是四个阶段,那么我们根据材料中提及的时间阶段和段落大意,便可归纳出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对于每个阶段的具体限定就是总括性特征,并且仍然需要具体对这个特征进行概括性的具体描述。

  第三,在定位好的每个阶段当中,具体地来分析,它的用工特征和产生这样特点的原因分别有哪些。并且,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靠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内容。这样才能将概括的原因点找全。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2000-2003年

  特征: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

  原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启动系列工程,拉动就业;加入世贸,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

  第二阶段:2004年-2005年

  特征:中小企业招工难现象较为普遍,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尤其突出。

  原因:企业扩张;工资待遇低、权益无保障,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农民工返乡种田。

  第三阶段:2007年-2007年

  特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技工短缺。

  原因: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足;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流动环境不灵活。

  第四阶段:2008年-2010年

  特征:广东各地企业工厂用工短缺的现象再次出现。

  原因:经济复苏;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农民工外出打工机会成本加大;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

  (二)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请根据所给材料,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分析提炼出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条例清楚,语言流畅。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分析提炼的题,不但要求分析,更注重的是提炼,因此基本的思路要对我国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历程做一个全面的理解;注意要求是分析提炼,“提炼”说明需要非常的精确,即观点字数少但代表的含义深。

  首先:界定具体问题,分析提炼的对象在题干中描述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特点

  其次,定位材料,找到哪些材料是对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相关叙述,通过通篇阅读和把握材料,材料1、3、5都有提到部分政策,而材料9提到的政策最全面,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政府就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同阶段的不同探索,是前面材料1、材料3、材料5总结归纳。因此这个材料只需要理解和分析材料9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再次,回到材料9中看具体有哪些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举措。

  第一个特征先进性,在2000年就发现了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的不合理性,及时主动取消流动限制,赋予劳动者进城务工的基本劳动权;04年出现工资待遇不高和拖欠,权益保障不完善的问题,我国政府在当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解决此类问题,做到了因时制宜。

  第二个特征针对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条件及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和子女受教育问题,强调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工作,都是针对时下农民工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三个特征递进性,在整个政策推进的过程中,由基础的工资问题,到后来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社保,住房问题,以及后面的解决就业能力的问题,是一个从解决基本需求,到有尊严地生活,再到有技能有尊严地生活的过程,具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递进性。

  最后整理成文,还有对每个特性加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先进性(科学性):适时取消流动限制、许可进城务工等基本劳动权;注意创新制度模式;因时制宜到系统推进。

  2、针对性:针对工资支付、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困难等问题分别推出了一些列法律法规。

  3、递进性:从解决克扣和拖欠问题到建立工资正常支付的机制,从解决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改善居住条件到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三)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答题思路】

  首先,看看文章中的几个要求,第一、体裁已经明确要求是策论文章,第二、明确仅限所给材料这个要求,也就意味材料中已经出现的加强农民工工作的对策你可以引用,没有出现的对策也一定要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比如根据问题和原因进行推导对策。第三、条理性强,措施全面。也即在材料中提到的针对农民工工作所有对策一定要提炼出来放在文章中,且加以二次概括形成对策论点。如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工伤、医疗问题,实际就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问题。

  其次文章结构;要求结构完整,一篇完整的策论文,必须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前两个部分占据篇幅较小,分析问题侧重分析加强农民工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环节占得篇幅较大,重点在提出具体措施。

  再次对策的归纳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出自材料1,。

  第二、监督企业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作待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出自材料2,6。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出自材料3,5,9。

  第四、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出自材料3。

  第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出自材料4。

  第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对材料整体理解基础之上概括出的对策。

  【参考范文一】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

  近年来,我国各地部分工厂、企业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用工短缺现象,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珠三角等地的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尤其突出。今年春节过后,广东各地企业工厂再次出现了用工短缺。

  究其原因:一是受户籍限制, 农民工在城乡、地区之间的流动不通畅;二是监管不到位,企业用工不规范,克扣工资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仍然普遍,导致了员工的高流失率;三是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标准不高;四是管理和服务工作不到位,农民工就业环境差;五是农民工的培训投入不足,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鉴于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之间有序流动。一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二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取消各地区针对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第二,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维护好农民工权益。一要推进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提高支付水平。二要加强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监督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改善工作环境,明确加班报酬,缴纳社会保险,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一要依法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基本解决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问题;二要完善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发行通用的社会保障卡;三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第四,做好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力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一要依法维护好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社会保障,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二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第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训,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创造灵活的流动环境;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转变,要注重给员工一个稳定、有发展空间的职业环境。

  广大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巨大。我们相信,各级党委和政府会继续努力改善农民工待遇,而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参考范文二】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

  经济初步复苏时,企业难招人,难留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企业高薪高福利留人,体现了新时期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工作中的问题。

  沉思反省,造成农民工短缺原因何在,有企业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住房、医疗、子女上学都得不到保证;也有企业近利,重使用轻培训,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发展也得不到延续;再有新时代,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代涌入市场,就业观念的新转变,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渐退去;还有城市的高房价,看病难等种种原因,让农民工呆在城市的机会成本越来越来,最终逼迫离城归乡。

  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政府、企业各位方面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针对出现的种种原因,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农民工工作:

  第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加快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民工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

  第二、监督企业提高农民工工作待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监督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工作时间,及时发放工资;二是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

  第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二是推进农工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等保障制度;三是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第四、政府引导,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不合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推动农民进城就业。

  第五、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一是加大企业对农民工技能的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二是创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第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二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全国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

  农民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兄弟、同城待遇”是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坚持的方向。相信,在党的领导领导下,农民工问题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参考答案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3,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概括出我国现阶段职业病发病的特点。(本题3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概括题,考察考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对象为“特点”,属于一类特定信息。考生首先要明确“特点”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特点就是指“特殊或特出之处”。结合题干要求,明确特点的限定语有“我国现阶段职业病发病”,因此,判断信息点是否属于特殊点,可以有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是职业病与其他病症发病和我国职业病与外国职业病发病的不同点,纵向维度是现阶段的职业病较以往的职业病而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解答概括题,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指定的材料,检索题目规定的信息点,查找出相关信息点。阅读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具有高度概括的抽象性表述,引用作为答案。比如材料二提到的“职业病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这句话本身具有概括性,考生只需要简单去掉一些连词、副词即可作为答案。

  【参考答案】

  我国现在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发病特点:

  1、涉及行业多,领域广。传统工业、生物、高新技术等行业均有发病。

  2、发病人数多,行业分布不均。基数大,增长率高;集中在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

  3、尘肺病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为中毒群体。

  4、潜伏期长,难以治疗,病死率高。

  5、呈现群体性爆发态势。类型多元化,出现新种类,病谱变化快。

  6、种类新,更新速度快,新兴职业病突出。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6,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张海超事件”中职业病诊断鉴定难的主要原因。(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答题思路】

  这道题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主要原因”,属于分析题,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解题时,考生首先需要准确定位体现诊断鉴定困难的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提炼。考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从诊断鉴定的具体困难提炼出深层次的原因来。

  比如,材料6中提到“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不是尘肺病,建议按照肺结核进行治疗。张海超无法接受这一诊断结果,他把多家医院的诊断结果拿给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医生,但没有得到认同。”面对这个现象,考生需明确这属于诊断鉴定困难的体现,然后就要分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考生可以采取不断追问的办法,第一,为什么别的医疗机构都诊断是尘肺病,而法定机构的诊断结果是肺结核呢?因为,法定机构的业务水平可能不过关。那为什么只能以法定机构的结果为准呢?因为法律的规定只有法定机构有资格做鉴定。那为什么法律要这样规定呢?因为法律规定不合理。由此,根据一段材料,我们就可以分析出以上三个原因。

  这道题的难度不高,考生只需要准确定位材料,运用递进分析法,进行全面的提炼即可,切忌照抄材料。

  【参考答案】

  1、诊断机构处于垄断地位。指定机构业务能力差,所需资料多;非法定机构诊断结果不被承认。

  2、监管缺失。鉴定机构不履行职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

  3、诊断鉴定法律法规不完善。诊断鉴定程序繁琐,环节多;所需时间长。

  4、企业不配合。拒绝提供诊断鉴定所需材料,逃避责任。

  问题三: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文章写作题,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要求重点写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的教材又把这种文章为“策论文”。这个题目重点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题目规定,考生要重点撰写怎样加强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这种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撰写,并且由于题目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因此,上述写作思路的三个步骤必须完备,不能有缺漏。同时,三个步骤结构脉络必须清晰,方便阅卷者检阅。其次,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仅限材料,措施全面”,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不必过多提及材料之外的人事物,需穷尽材料中的措施,即紧密围绕材料展开关于对策的论述。再者,题目要求“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考生就不能根据背诵一些模板来写作,如此则丢失材料,失去了针对性,分数必然低下。

  对于这篇文章,第一步需要说明我国职业病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形式?会带来那些危害?接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能提出哪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对策措施,这一步是文章的重点,必须详细说明有哪些对策,达到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的。考生在穷尽材料中的对策之后,需要对这些零散的对策进行归类,每一类写一个自然段,并且,在段首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予以说明。自然段的内容用材料的对策充实即可。

  【参考范文一】

  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所谓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因接触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呈多元化趋势,职业病更新速度加快,种类不断增多。就广东而言,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病种外,新兴职业病也有较突出表现。

  然而,与新老职业病层出不穷的现状相比,我国防治工作长期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新兴病种还没有纳入法定职业病范围;二是诊断、鉴定难;三是监管工作不到位;四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宣传教育不到位,许多员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鉴于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一,完善职业病定义、诊断和鉴定相关法律法规。一要更新职业病标准,尽快把一些新兴病种纳入法定职业病目录。二要扩大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三要健全职业病鉴定机构,提高鉴定效率。

  第二,健全监管网络,提高监督监测能力。一要督促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承担起职业病防治责任,加强管理;二要严格规范劳动关系,并于员工签订合同时履行告知义务;三要提高监督监测水平,严惩对相关危害因素隐瞒不报、防治上消极不作为的企业。

  第三,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一要加强对职业病相关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和防治意识。二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自我防护意识,以及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施的技能。

  第四,简化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和环节,严格赔偿规范。一要加强对劳动合同、职业史证明等材料的认定工作,缩短诊断鉴定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补偿;二要完善赔偿程序,提高赔偿标准。

  第五,借鉴外国经验,完善职业病综合防治体系。一要健全的医院保险和行政司法制度,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同时,走专业化防治之路,形成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精细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格局。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一些农民工家庭因职业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广东等地区大量存在,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大问题,形势严峻,防治工作极为紧迫。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才能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切实保障好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安全。

  

  【参考范文二】

  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

  近来年,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职业病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目前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而在职业病预防、鉴定以及索赔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我国职业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损害大量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和紧迫。

  职业病防治不足的成因众多,究其主要者:一是工业化进程快,出现职业病的行业多,防治难度加大;二是对职业病认定、鉴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诊断、鉴定难,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三是单位对职业病的防治意识不高,对职业病的法规宣传不足,且员工对职业病的事工作产生的职业危害知之甚少,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面对职业病来势汹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职业病标准及鉴定的法律法规。一是更新职业病健康标准,使之不断与时俱进;二是完善合法的职业病鉴定机构,防治鉴定机构的垄断现象出现,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诊断鉴定机构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必须依法从严处理。

  第二,不断健全监管网络,提高监管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与管理的监管。明确规定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时需要告知职业病的危害,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的企业,需要从严明确法律责任。

  第三,加大防治的投入,引导企业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教育,增加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提升职工预防职业病的认识与技能。只有广大劳动者防治意识、能力获得提升,才能切实有效的直接从一线防治职业病。

  第四,简化职业病鉴定程序,规范职业病索赔程序,使职业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我国现行诊断索赔程序之繁琐、耗时之旷久,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病人被程序拖死的现象不时出现,政府应该删繁就简,修订、简化诊断、索赔的程序,使劳动者免受拖延之苦。

  第五,借鉴国外职业病防治经验以及不断总结自身职业防治经验,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如健全医保制度与行政司法制度,专业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完整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古人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面对职业病的汹汹来势,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应该开出一副用药合理、搭配恰当的药方,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缓急相济,逐步完善国家防治制度,提高人民防治能力,最终抽尽丝、剥开茧,直抵核心,切实完善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职业卫生安全。

  更多关于2017年国考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局门户网站,2017国考的信息请关注广东人事考试。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间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科目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目录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试题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